
“最近怎么总没精神?是不是加班太多没休息好?”全国股票配资平台
同事老张目睹工位上的小林哈欠连连,那困倦之态颇为明显,他不禁关切开口询问。小林揉了揉干涩的眼睛,苦笑着点头:“是啊,明明周末睡了快两天,可周一上班还是觉得浑身乏力,连抬胳膊都费劲。”
身边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:总觉得累,不管怎么补觉、休息,疲惫感都挥之不去。大多时候,大家会归咎于工作忙、压力大、睡眠不足,但很少有人想到,这种 “挥之不去的累”,可能是抑郁症发出的信号。

医生表示,疲劳乏力是抑郁症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,很多患者最初并不会意识到情绪问题,反而只关注身体上的疲惫,容易被误诊或忽视。下面就来详细说说,怎么区分普通疲劳和抑郁相关疲劳,以及该如何应对。
总觉得累,真的是 “没歇够” 吗?普通的疲劳大多有明确原因,比如熬夜加班、高强度运动、生病后体虚等。这种疲劳的特点是休息后能快速缓解—— 比如睡一觉、歇两天,就能恢复精力,重新投入工作和生活。
但如果是抑郁症相关的疲劳,就完全不一样了。它的核心特点是持续性和顽固性:可能没有过度劳累的经历,每天睡眠时间也充足,却依然觉得身心俱疲,仿佛身体被掏空。这种疲劳不会因为休息而改善,反而可能越歇越累,连日常的洗漱、吃饭都觉得是负担。
更关键的是,抑郁相关的疲劳往往伴随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等隐藏信号,只是很多人会把这些情绪变化,也归因为 “太累了” 而忽略。
这 3 种 “累”,可能是抑郁症的预警如果你的疲劳中,还夹杂着以下几种表现,就需要提高警惕了,这可能不是单纯的 “累”,而是抑郁症在提醒你:

“情绪跟着一起累”:不仅身体疲惫,心里也觉得提不起劲,对以前喜欢的事失去兴趣 —— 比如以前爱追剧、和朋友聚餐,现在却觉得 “没意思”,宁愿一个人待着,还容易莫名烦躁、低落,甚至忍不住想哭。
“脑子也变懒了”:除了身体累,思维也变得迟缓,比如开会时跟不上别人的思路,看书、看文件半天抓不住重点,记忆力下降,明明刚说过的事转头就忘,工作效率明显变低。
“伴随莫名的身体不适”:除了饱受疲劳之苦,还时常伴有头痛、胸闷、心慌、胃痛、关节酸痛等不适症状。然而前往医院进行检查,却未查出任何器质性的病变。这些 “查无原因” 的身体不适,其实是抑郁症的躯体化表现。
怎么区分普通疲劳和抑郁相关疲劳?其实两者的核心区别很简单,记住这两点就够了:
一是看原因和缓解方式:普通疲劳有明确诱因,休息后能快速恢复;抑郁相关疲劳没有明确原因,休息后也无法缓解,甚至持续两周以上。
二是看是否伴随情绪问题:普通疲劳不会影响情绪,顶多偶尔抱怨两句;而抑郁相关疲劳,一定会跟着情绪低落、兴趣下降、自我否定等表现,而且这些情绪问题会持续存在,不是 “睡一觉就能好” 的。

医生特别提醒,很多人会觉得 “抑郁症就是想不开”“只有情绪崩溃才是抑郁症”,其实这是误区。很多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症状并不明显,反而以疲劳、身体不适为主要表现,这种情况在上班族中尤其常见,很容易被当成 “亚健康”“压力大” 而耽误干预。
遇到这种情况,该怎么做?如果发现自己的疲劳符合上述特点,不要硬扛,也不用恐慌,做好这几件事很重要:
首先,停止自我否定:不要觉得 “自己太矫情”“这点压力都扛不住”,疲劳和情绪低落都是身体和心理发出的 “求救信号”,就像感冒会发烧一样,是需要重视和处理的问题,不是你的错。
其次,及时沟通和求助:可以先和家人、信任的朋友聊聊自己的状态,把心里的压力说出来,往往能缓解一部分负担。如果持续两周以上没有改善,一定要去看医生 —— 可以挂精神科或心理科,医生会通过专业评估,判断是否是抑郁症,以及该如何干预。

最后,从小事开始调整:不用强迫自己 “立刻好起来”,可以每天做一点轻松的事,比如散步 10 分钟、晒晒太阳、吃一顿喜欢的饭,慢慢调整生活节奏,给身心恢复的时间。
抑郁症就像一场 “心理感冒”,只要及时发现、科学干预,大多数人都能慢慢康复。如果总觉得累全国股票配资平台,别再只怪疲劳过度,多关注一下自己的情绪状态 —— 好好爱自己,从重视身体的每一个信号开始。
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